PRE(即钢中Cr%+3.3×(Mo+1/2W)%+16×N%)值。
1、低合金型双相钢: 代表牌号:UNS S32304 (23Cr-4Ni-0.1N),钢中不含钼,耐点蚀当量,PRE值为24-25,在耐应力腐蚀方面可代替AISI304(0Cr18Ni9)或316L(00Cr17Ni12Mo2)使用。
2、中合金型双相钢: 代表牌号:UNS S31803 (22Cr-5Ni-3Mo-0.15N),PRE值为32-33,它的耐蚀性能介于AISI316L(00Cr17Ni12Mo2)和6%Mo+N奥氏体不锈钢之间。
3、高合金型双相钢: 这类双相不锈钢含铬高达25%,在双相不锈钢系列中出现早,如美国的329,随后各主要工业都有发展,牌号也较多,应用也很广泛。早期发展的有低碳不含钼的Cr25Ni5型双相钢,如IN-744(0Cr26Ni6Ti),2323(0Cr26Ni5)等,随后各国发展了一批1%~3%Mo的高铬双相不锈钢,了钢的耐蚀性,扩大了使用范围,并先后纳入,如329J1(0Cr25Ni5Mo2),DIN1.4582(0Cr25Ni7Mo1.5)等,但是焊后因近焊缝区的铁素体数量增多,甚至可能成为单相组织恶化了钢的性能,从而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发展了两相比例适宜的超低碳含氮双相不锈钢,除钼以外,有的牌号还加入了铜、钨等进一步耐腐蚀性的元素。
4、超级双相钢: 是指PREN>40,含25%Cr和高钼(>3.5%),高氮(0.22%~0.30%)的双相钢,主要牌号有UNS S32550(UR52N+)、S32750(SAF 2507)和S32760(Zeron 100),分别是法国CLI、瑞典SANDVIK和英国MATER+PLATT等公司的,它们的变形材约在1990和1991年先后问世,近年走入市场。这三种钢的成分是相近的,区别在于钨和铜的含量不同。
我国新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中加入了许多双相不锈钢牌号。如:14Cr18Ni11Si4AlTi、022Cr19Ni5Mo3Si2N、12Cr21Ni5Ti等。更多的牌号见。
基体为奥氏体或马氏体组织,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04Cr13Ni8Mo2Al等。其能通过沉淀硬化(又称时效硬化)处理使其硬(强)化的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
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马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3、3Cr13等,因含碳较高,故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蚀性稍差,用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耐蚀性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弹簧、汽轮机叶片、水压机阀等。这类钢是在淬火、回火处理后使用的。锻造、冲压后需退火。
物理性能
与碳钢比较
1、密度:碳钢的密度略高于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而略低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2、电阻率:电阻率按碳钢、铁素体型、马氏体型和奥氏体型不锈钢排序递增;
3、线系数大小的排序也类似,奥氏体型不锈而碳;
4、碳钢、铁素体型和马氏体型不锈钢有磁性,奥氏体型不锈钢无磁性,但其冷加工硬化生成马氏体相变时将会产生磁性,可用热处理来这种马氏体组织而恢复其无磁性。
奥氏体型不锈钢与碳钢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高的电阻率,约为碳钢的5倍。
2)大的线系数,比碳钢大40%,并随着温度的升高,线系数的数值也相应地。
3)低的热导率,约为碳钢的1/3。
上一篇:审核中
本公司主营: 不锈钢 - 镍基合金 - 铜合金 - 石墨 - 结构钢
本文链接:https://www.zhaoshang100.com/gongying/154755529.html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联系电话:13166003988,021-37787882,欢迎您的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