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眼下的‘缺芯’危机,我们更的是电池供应短缺问题。”

 

此刻,动力电池正在成为汽车行业供应紧张和复杂博弈的“主角”,成为又一个可能“要不来”的对象。

 

#近,“蔚小理”三方联合对欣旺达增资这件事,就折射出电池供应紧张的面纱一角。

 

也出动力电池市场正在从原本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不仅如此,去年年底,网#传的一份<小鹏汽车p7 480公里续航预定车主对小鹏汽车拒不交付车辆的联合声明>,以及其后小鹏汽车的回应,“行业面临着磷酸铁锂电池供给的极度紧张”,这让外界突然发现,原来不仅仅是“缺芯”啊,还“缺电池”。

 

按照小鹏汽车预计,小鹏p7 480e/n车型新订单的交付周期平均为15周#17周,那么,小鹏汽车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供应为什么会极度紧张?

 

除了原材料大涨,这则声明背后,以及联手对欣旺达的投资,都在无声中表达着“蔚小理”以及传统汽车制造商们的态度。

 

从去年就紧张

 

“谁先到就用谁的,现在等于是混线生产。”按照相关人士对我询问的答复,已经排到国内电动车月销量第四的奇瑞新能源,其电池供应也进入了供货紧张,有点“要不来”等米下锅的感觉。

 

目前奇瑞新能源采用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两家的电池,因为供应紧张,存货都已经没有,完全是到货直接上生产线的状态。包括售后维修中转库的库存,也都已经没有。

 

而且,从去年开始,奇瑞新能源就已经派人在电池企业蹲点。

 

在如今涨价的趋势下,虽然没有告诉我电池价格涨了多少,但是“反正采购部门现在天天讲涨价。”而从另一个渠道了解到的信息是,欧拉的电池价格已经比原先涨了一倍。

 

此外,“像小的车企现在都拿不到电池,没法生产。”所以,当下的“电池荒”就是一个“缺芯”的场景再现啊。

 

实际上,自去年年初“缺芯”开始,汽车行业就已经出现动力电池供应短缺的苗头。

 

比如,特斯拉ceo伊隆·-在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就预计,即使电池供应商以#快速度发展,2022年以后的电池供应仍面临短缺风险。

 

随后,蔚来汽车ceo李斌也发出预警,“今年(2021)二季度电池供应会是#大的瓶颈,是100度电池的供应比需求要少。”而蔚来投资欣旺达、半固态电池的不绝于耳,也很说明问题。

 

到去年5月,宁德时代的-纪要也报警,“当前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国际格局变化、供应链资源紧缺及本地化供应不足的背景下做好业务。”随后,就是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抱怨,“客户催货让他快受不了了。”

 

而且同样在那个月,一位车企高管向媒体透露,“比起眼下的‘缺芯’危机,我们更的是电池供应短缺问题。”

 

再加上,去年包括市场在内的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快速提升,带动电池装机量狂增。

 

这里要插一句,有意思的是,让业界诟病的宁#“包产线”的问题,相关人士反馈实际情况是,车企对电池是有自己不同要求的,并非可以完全通用,所以pack方面都是宁德时代来做(bms管理方面是共同开发),而且为了售后减少扯皮,宁德时代是全权负责维修的。

 

所以,宁德时代采用包线和pack整体出货的形式,“很多人是错怪宁德时代了。”

 

目前,,奇瑞新能源也在寻找新的电池供应商。而新的供应商要进入,需要测试和标定,“主要是标定,像小的车企没有这个技术力量,没法做的。”

 

“那他们不是来了就用?”对方呵呵呵地笑了。当然,电池标定和测试的流程相比燃油车要短很多了,差不多只要几个月的时间。

 

左右为难

 

欧拉猫“停产”传闻事件也能看出端倪。“我们决定停止接收黑猫、白猫的订单了”,在多次内部过会商讨之后,2月14号晚上欧拉品牌ceo董玉东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经销商们。

 

当然,不管是“暂停接单”还是被外界曲解为“停产”,欧拉的电池供应受到影响确实是真的。

 

就像董玉东所说,“缺芯少电”是大环境,而且去年以来整个行业的制造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2022年开年后大幅上涨,造成欧-白猫所在的a00级电动车市场“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资料显示,去年1月,电解钴的现货均价在27万元/吨左右,如今已经突破54万元/吨,价格翻了一番。同期均价48万元/吨的,目前也#220万元/吨。

 

此外,现在涨到超过50万元/吨,似乎还没到尽头,涉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的锰、镍、锌、铜、铁、铬、铂、钌等其他金属原材料价格也在水涨船高。

 

不仅如此,随着俄乌大战开打,相关材料也是止不住地涨,“是产铝大国啊,这么一来铝材啥的都要大涨啊。”

 

虽然业内对于锂矿涨价也有认为,“短期看今年和明年可能真的很紧,因为需求上得很快。但这个肯定是周期性产品,后面一定跌下来。”

 

可这依然是后话。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涨价会影响需求吗?

 

从目前情况来看,用户都订不到车,所以,电池需求还是“井喷”的状态。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2021年下半年以来,锂离子电池价格上涨约10~20%左右,一款电动车的电池成本上涨超过3000元。

 

今年,再加上电池原材料方面如电池级钴、镍、等电池正极材料的价格的狂涨,预计锂电池的涨价幅度或达到13~15%。这个估计恐怕要“破防”了。

 

“电池涨价,可我们车价没涨啊。”这是相关人士的反馈。但是,小蚂蚁之前的优惠活动没了,这也是因为奇瑞新能源的电池成本也在承受“不可承受之重”。

 

参加今年全国的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也表示,“如果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以20%的涨幅上涨,对我们来说的确损失。”

 

不仅如此,补贴退坡的影响也在行业面临多重危机时被放大。财政部今年年初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12月31日终止。而今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又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

 

所以,涨价不涨价,成了一个“to be/not to be?”的问题。

 

在芯片短缺与原材料价格的双重重压之下,借由补贴退坡之机,特斯拉、大众、比亚迪、埃安、零跑等20多家车企纷纷加入了新能源车型的“涨价大军”之中。

 

毕竟,按照#新的降30%的补贴标准,纯电续航里程300~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9100元,较2021年减少3900元;大于等于40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补贴1.26万元,较2021年减少5400元;此外,插混车型补贴4800元,较此前减少2000元。

 


 

这些成本谁来承担呢?对吧。

 

所以,这次欧拉选择自己“硬扛”,承担每辆车超过1.7万元的亏损。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接下来呢?恐怕涨价还是无法避免,不然真的要“停产”。

 

还有一点是,早在去年8月底的成都车展期间,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就透露,蜂巢能源的电池订单已经排到了2022年,当前行业内电池缺口在30%~50%左右,供应紧张的情况有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

 

而像欧-猫、白猫这样的a00级小型车天然没有涨价的土壤与空间。

 

现在,一边是没有电池“等米下锅”生产,一边是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倒逼“-”,真是“左右为难”啊。

 

二线的“好日子”?

 

这次欣旺达成“香饽饽”,折射出车企动力电池的供应安全-。

 

就像c次元<欣旺达拿下“蔚小理”>说的,车企苦“电池”久矣。而且,要找到足够安全、成本可控、供应稳定的电池供应商,真的很难。

 

所以,为什么通篇没提比亚迪呢?这是因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除了自用之外,据悉已经与特斯拉签了大单,媒体电动知家过,“特斯拉已经正式给弗迪电池下了20.4万辆/年的刀片电池(型号c112f)采购订单,量产时间是今年3月份。”特斯拉一定是开出了比亚迪无法的条件,而且下手稳、准、狠,。

 

“我就怕电池资源问题导致新能源的发展势头受到影响,所以-#在战略上统筹安排。”除了价格问题,在参加全国时,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面对媒体也谈到了自己的-。

 

在尹同跃的13项议案建议中,有一项就是建议将动力电池原材料纳入#战略储备资源,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电池材料资源,维护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发展。

 

而“要不来”的“电池荒”现状,也是目前动力电池供应的风险显现,也是业内共识“行业整体低端产能过剩,产能不足”的体现。

 

像受到波及的供应链能力较弱的造车新势力们,出于更为的动力电池渴求,同时为了控制成本和保障电池供应稳定,这些新势力车企开始加大动力电池布局,寻找二供、三供。

 

所以,亿纬锂能、中航锂电(已更名为中航)、欣旺达这些第二梯队的电池企业,虽说不管是供应链布局、技术水平,都与“宁#”是有差距的,此前只能从价格上来做文章。

 

不过,伴随着电动车销量的,这些公司的正在发生着巨变。

 

比如,小鹏汽车大幅减少宁德时代的份额,把订单“切给”了中航,就像亿纬锂能纪要里面透露的,“中航用非常激进的价格策略打进去了。”

 

过去几年中航锂电发展速度很快,像切入广汽新能源的供应链体系就是用价格便宜20%的方式。除了中航,小鹏汽车也用了亿纬锂能。

 

实际上,二供、三供的寻找也是传统车企的通常办法,不可能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广汽新能源仅仅是个典型例子,还有吉利、奇瑞新能源、长安等,宁德时代的出货份额都在下降。但是,换供应商“只能一定程度上”,“电池荒”的问题没解决。

 

而对于电池企业来说,遭遇“电池荒”也很头疼,因为能涨价的幅度有限,“虽然都在谋求涨价,不管是向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提要求都很难,能涨10%就了。”

 

而且还,按照亿纬锂能的分析,做国内客户的电池企业,除了宁德时代之外没有盈利的。

 

虽然亿纬锂能对自己的实力也很自信,但亿纬锂能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目前只有小鹏汽车一个客户,除了利润还的戴姆勒和现代项目,国内现在不是考虑的问题,而是市场份额的问题。

 

“宁#”之所以牛,是在关键设备方面自己有开发能力,并且很多是和供应商联合开发的。

 

数据显示,其每gwh的设备投入比二线竞争有20%以上成本优势。此外,从整体直通率(良品率)这个数据来看,宁德在方壳电池上为98%,亿纬锂能还要略低点。

 

不过,宁#的优势在增量的市场需求面前,以及车企们出于对电池供应稳定的-,还是在逐渐失去“一股独大”的。二线电池企业迎来了“买方市场”降临的好日子。

 

以前文提到的欣旺为例达,虽然目前跟“宁#”的装机量相比有十倍的差距,但不妨碍成为“香饽饽”。

 

欣旺达加上此次在珠海的投资,3大项目总共拟投资520亿元,建成产能110gwh。预计到2025年,欣旺达产能将达到140gwh。而2021年,全国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也才为154.5gwh。

 

作为旁观者,看看2022年的电池投资规模就知道,还是相当乐观的。

 

根据相关数据,今年1月以来,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开动新项目,总投资超过千亿元,预计将新增产能超300gwh。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蜂巢能源等主要动力电池厂商均加入到新一轮扩产大战的阵营之中。

 

但是,那么多产能投下去,出结果是需要时间的,且不说这场产能博弈,是不是会像芯片那样#终产能过剩而价格大跌,就说现在“等米下锅”的车企们,今年的日子怎么过?

 

也许只能,拼人品喽。

 

作者丨#小西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别   致



     本公司主营: 仪表 - 双电源 - 控制与保护开关 - 断路器 - 除湿机
     本文链接:https://www.zhaoshang100.com/gongying/157253418.html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联系电话:18107416261,0731-23555196,欢迎您的来电咨询!